200个狠招:普通人搞钱逆袭

200个狠招:普通人搞钱逆袭

作者: 逆盘行者

其它小说连载

《200个狠招:普通人搞钱逆袭》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林启阳苏婉讲述了​《200个狠招:普通人搞钱逆袭》——专为每个“想赚钱却没方向”的普通人写的实操指南有鸡不扯玄只有200个普通人的真实逆袭故事:28岁程序员林启阳从月薪5000到靠技能月入3插画师苏婉清用业余时间接单年赚30二手店主周晓琳把地摊做成连锁小单亲妈妈刘佳怡靠社区托管中心撑起一个家…… 涵盖技能变现、副业开拓、风口掘金、低成本创业、稳健投资等8大方每个故事都带“可复制的方法论”:苏婉清的插画接单话术、周晓琳的二手货定价公式、林启阳踩过的10个副业坑……既有“月入过万的具体步骤”,也有“失败后怎么爬起来”的心态心法别于空谈“复利”“管道收入”的成功这里全是“能落地的细节”:怎么用300块启动资金开副业?职场人搞副业如何不被老板发现?投资小白第一次买基金该投多少钱? 读完你会发现:普通人赚钱的真从来不是“靠运气”或“拼天赋”,而是找对方法、踩准节奏、避开陷阱开这本让赚钱从“想破头”变成“踮踮脚就能做到的事”。

2025-07-11 09:28:27
晚上10点半,写字楼的灯还亮着三分之一。

林启阳盯着电脑屏幕上没写完的代码,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半天,突然觉得有点可笑——这是他这个月第12次加班,可工资卡余额和上个月没差多少。

“启阳,还不走?”

同事老王端着保温杯路过,“老板说这版迭代要赶在下周上线,今晚估计得通宵。”

林启阳“嗯”了一声,心里却像塞了团湿棉花。

他28岁,在这家互联网公司做了3年程序员,月薪从刚入职的5000涨到现在的8000,听起来不算差。

可房租3500,吃饭2000,再扣掉杂七杂八,每个月能存下的钱还不够买个最新款手机。

他有时会想:我每天盯着屏幕敲8小时代码,到底在为谁“赚钱”?

一、我们都被“赚钱的表象”骗了那天晚上,林启阳没通宵。

他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了瓶冰可乐,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写字楼的灯光一盏盏熄灭,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我们天天说“赚钱”,但大部分人连“钱”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懂。

钱不是工资条上的数字,也不是银行卡里的余额。

它的本质,是“价值交换的凭证”。

你去便利店买可乐,付的钱是“你用劳动换来的价值”,交换“便利店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价值”;老板给你发工资,是用“金钱”交换“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

所以,赚钱的核心从来不是“努力工作”,而是“你能创造多少被需要的价值,以及用什么方式让这些价值被更多人看到”。

林启阳想起他表姐苏婉清。

表姐是个插画师,以前在广告公司做设计,月薪6000,天天被甲方改稿改到哭。

去年她辞职在家,每天画3小时插画,在小红书发自己的原创绘本,半年后开始接商单——现在她一个月接两三个单,收入是以前的5倍,还不用坐班。

“我不是比以前努力,”苏婉清跟他说过,“以前我画的是甲方要的‘价值’,现在我画的是自己擅长的‘价值’。

有人喜欢,愿意为它付钱,这就够了。”

二、为什么“打工”很难赚大钱?

林启阳以前总觉得,“努力加班=多赚钱”。

但他发现,公司里最拼的是保洁阿姨——每天早上6点来擦玻璃,晚上10点还在拖地板,月薪却只有3000。

不是阿姨不努力,而是她创造的价值“可替代性太强”。

你不做,总有别人愿意做,所以你的价值交换不到更多钱。

这就是“打工思维”的陷阱: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打包成“劳动力”卖给单一买家(老板),无论你多努力,价格都是别人定的。

就像林启阳敲代码,公司给的8000块,是“市场给这个岗位的平均定价”,和他每天多敲200行代码关系不大。

但如果他能把代码变成“可复制的价值”——比如开发一个能帮中小企业做数据统计的小程序,放到网上卖,哪怕单价100块,卖1000份就是10万,这才是“跳出打工陷阱”的关键。

周晓琳的故事更典型。

她以前在服装店当店员,月薪4000,觉得“卖衣服就是赚提成”。

后来她发现,顾客总抱怨“旧衣服扔了可惜,留着占地方”,就开始在小区摆摊收旧衣服,洗干净、改改款式,挂到二手平台卖。

现在她有个50平米的小店,雇了两个阿姨帮忙,每月净利润2万多。

“我没比当店员时累,”周晓琳说,“以前是帮老板卖他的货,现在是把别人‘没用的价值’变成‘有用的价值’,这中间的差价,就是我赚的钱。”

三、赚钱的三个底层逻辑(看完就能用)林启阳把那晚的思考记在笔记本上,后来他总结出三个“普通人也能用上”的赚钱逻辑:1. 创造“稀缺价值”,而不是“重复劳动”保洁阿姨的劳动是“重复劳动”(谁都能做),苏婉清的插画是“稀缺价值”(她的风格别人学不来)。

怎么找自己的稀缺价值?

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做什么事时,别人总说“你比我做得好”?

- 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到“比80%的人都好”?

- 有没有人愿意为它付钱(哪怕10块钱)?

林启阳发现,自己除了敲代码,还特别会“拆解问题”——比如同事搞不懂的程序bug,他总能快速找到症结。

后来他在知乎写“程序员避坑指南”,慢慢有人找他做线上咨询,这就是他的稀缺价值。

2. 搭建“交换杠杆”,让价值被更多人看见周晓琳一开始只在小区摆摊,价值只能被几十个人看见;后来她用二手平台、微信群,让更多人知道“她能把旧衣服变新”,价值交换的范围扩大了,赚钱自然变多。

普通人能搭的杠杆有哪些?

- 线上平台(小红书、抖音、闲鱼,零成本展示你的价值)- 人际关系(告诉朋友“你擅长什么”,他们可能会介绍生意)- 产品化(比如苏婉清把插画做成贴纸、日历,一次创作,多次赚钱)3. 记住:钱是结果,不是目的林启阳后来在日记里写:“以前我总盯着‘怎么多赚钱’,越盯越焦虑。

后来发现,当你想清楚‘我能为谁解决什么问题’,钱会自己跑过来。”

就像刘佳怡(后面会讲到的单亲妈妈),她发现小区里双职工家长总发愁“孩子放学后没人管”,就开了个托管班,管吃饭、辅导作业,收费不高但家长需要,半年就回本了。

行动清单(今天就能做)1. 花10分钟,列出3件“你做起来比别人轻松,且能帮到别人”的事(比如“擅长整理房间会修小家电”)2. 选其中1件,想想“怎么让100个人知道你会做这件事”(比如发一条朋友圈:“我擅长整理衣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我,免费试整理一次”)3. 观察身边3个“被浪费的价值”(比如小区里没人要的旧家具、同事总抱怨的小麻烦),想想“能不能把它变成有用的东西”那天晚上,林启阳喝完最后一口可乐,把笔记本塞进包里。

他知道,自己敲代码的手,除了给老板打工,还能敲出更值钱的东西。

而这个认知的转变,比多加班赚的那点加班费,值钱多了。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没苦硬吃放纵后我获天赋神通篇又名:没苦硬吃放纵后我获天赋神通
  • 哥哥别装了你是真有实力又名:长子:兄妹模拟我人生泪崩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陪读妈妈带儿子回老家事件始末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
  • 沈清宴温南枝全文
  • 妻子假装同事女友回老家小说
  • 叶罗丽文茜开始摆烂后
  • 沈清晏免费阅读
  • 山野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