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那张油光水滑的胖脸,在顶灯下泛着一种过度兴奋的红光,
像一颗熟透又即将过季的番茄。他第三次把那个词从嘴里甩出来,
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我眼镜片上:“……所以啊,这个项目,核心就是**赋能**!
深度赋能!全方位赋能!”“赋能”两个字,被他刻意加重、拉长,
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重量,狠狠砸在会议室略显沉闷的空气里。我坐在他对面,
指尖无意识地抠着廉价的会议桌边缘,劣质的木屑感透过指甲传来一丝粗糙的凉意。
胃里一阵熟悉的抽搐,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缓慢而坚定地拧绞着。
每次张总开始满嘴跑这种“高级”词汇,就意味着我们这些打工人的好日子到头了。
上一次他迷上“打败性创新”,我们被迫加了三个月班,
搞出来一个界面丑得连他亲妈都认不出的APP,最终用户数稳定在个位数。
上上次是“生态闭环”,结果就是逼着我们跟隔壁卖打印纸的谈什么“战略级深度合作”,
差点被人家保安当成神经病轰出来。现在,轮到“赋能”了。我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
目光空洞地掠过张总唾沫横飞的嘴,落在他身后那扇巨大的落地窗上。窗外,
城市灰蒙蒙的天际线被切割成一块块规整的写字楼格子,每一个格子里,
大概都有人在被迫“赋能”或者被“赋能”吧?一种荒谬的无力感,像冰冷的潮水,
慢慢漫过脚踝。果然,张总那双被脂肪挤得几乎只剩一条缝的小眼睛,精光四射地锁定了我。
“陈默!”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我面前那杯凉透了的速溶咖啡跟着晃了晃,“你!就你了!
脑子活,笔头快!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身体前倾,双手撑在桌面上,
那股子油腻的、混合了雪茄和廉价古龙水的味道扑面而来,“给我整一套!
一套我们公司专属的、高大上的、能体现我们核心竞争力的——职场术语标准手册!
”他喘了口气,似乎被自己的伟大构想激动到了,胖手在空中用力一挥,
划出一道看不见的弧线:“什么‘抓手’啊,‘颗粒度’啊,‘闭环’啊,‘对齐’啊,
‘打通底层逻辑’啊……市面上那些大公司流行的,都给我整进去!要系统!要规范!
要让人一听,就觉得咱们公司——啧,专业!有深度!懂不懂?”懂不懂?
我脑子里像被塞进了一团嗡嗡作响的马蜂。抓手?抓空气吗?颗粒度?面粉筛子?闭环?
给狗链子打结?打通底层逻辑?通下水道吗?我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发紧,
试图从一片混乱中挤出一句完整的拒绝:“张总,这个……我……”“欸!
”张总不容置疑地打断我,胖脸上堆起一个自以为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笑容,
那笑容油腻得能刮下来炒盘菜,“我相信你!年轻人嘛,就是要勇于挑战!一周!
就给你一周时间!下周一早会,我要看到初稿!名字我都想好了,
就叫……嗯……”他沉吟着,小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就叫《XX科技赋能型高效沟通与协同作战术语体系1.0》!怎么样?够不够响亮?
够不够有气势?”响亮?气势?我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一周?
让我凭空生造出一套能唬住人的黑话体系?还1.0?这玩意儿还能迭代升级不成?
胃里那只拧绞的手陡然加大了力度,疼得我下意识地弓了弓背。“张总,
一周时间是不是……”我最后的挣扎虚弱得像蚊子哼哼。“就这么定了!”张总大手一挥,
终结了所有讨论的可能性,那姿态如同在签署一份关乎国运的条约,
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他心满意足地靠回他那张宽大的、能塞进两个我的老板椅里,
仿佛已经看到我们公司全员满嘴跑着“赋能”“抓手”的辉煌景象。“散会!陈默,好好干!
我看好你!”椅子腿摩擦地面的刺耳声音响起,其他同事如蒙大赦,瞬间作鸟兽散。
偌大的会议室,瞬间只剩下我一个人。空调风口吹出的冷气嘶嘶作响,
像一条冰冷的蛇缠绕上脖颈。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一片空白,和我此刻的大脑一模一样。
只有张总那句“赋能型高效沟通与协同作战术语体系1.0”像个魔咒,
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嗡嗡回荡。一周?造一套黑话?我盯着笔记本上那根廉价的黑色水笔,
感觉它重若千钧。窗外,城市巨大的阴影无声地压下来。七天。整整七天,
我活得像个在精神废墟上挖掘的考古学家,只不过别人挖的是历史尘埃,
我挖的是互联网垃圾堆里那些被嚼烂了吐出来的“职场黑话”残渣。我的工位,
彻底沦陷为精神污染的重灾区。
24最新版》、《如何用“抓手”和“颗粒度”征服投资人》、《从“赋能”到“闭环”,
顶级咨询顾问的思维密码》……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内容一个比一个空洞。
我一边机械地复制粘贴着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词汇和句式,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抓手?
抓手抓什么?抓狂吗?”“颗粒度?面粉分粗细?沙子看大小?
这玩意儿跟我写代码调bug有半毛钱关系?”“赋能?谁赋?赋给谁?怎么赋?
赋完能当饭吃?”“闭环?是给程序写个死循环吗?那老板肯定喜欢,永远在跑,
永远没结果……”键盘被我敲得噼啪作响,带着一股绝望的狠劲。
文档里那些生拼硬凑、狗屁不通的句子,像一条条冰冷的蛆虫,在我眼皮底下蠕动。
>赋能Empowerment:** 指通过深度资源整合与能力注入,
激活目标对象的潜在势能,实现价值跃迁的核心驱动力。
例句:“本次战略合作的核心在于为贵方供应链体系深度赋能,打通价值流转堵点。
度Granularity:** 指对问题或数据进行精细化拆解与描述的精度层级,
是衡量工作严谨性与洞察深度的关键指标。例句:“该市场分析报告颗粒度不足,
需进一步下沉至用户行为触点层级。
Leverage Point:** 指撬动关键目标达成的核心着力点与突破路径,
是资源聚焦与行动落地的战略支点。例句:“提升客户满意度是本季度的核心KPI,
其关键抓手在于优化售后服务响应SOP。
ed Loop:** 指从目标设定、策略执行到效果评估、反馈优化的完整循环机制,
确保价值创造过程的可持续性与可迭代性。例句:“必须建立用户反馈的快速响应闭环,
以数据驱动产品体验的持续迭代。”敲下最后一个字,我猛地后仰,
办公椅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窗外已是华灯初上,霓虹灯的光怪陆离透过百叶窗的缝隙,
在文档那满屏的“赋能”、“颗粒度”、“抓手”、“闭环”上投下扭曲跳动的光影。
那些词,像一群获得了生命的诡异符号,在屏幕上无声地狞笑、旋转、彼此吞噬又再生。
一股强烈的恶心感直冲喉咙,我冲到洗手间,趴在冰冷的陶瓷洗手池边干呕了半天,
却什么也吐不出来,只有胃酸灼烧着食道。镜子里那张脸,苍白、憔悴,
眼下一片浓重的青黑,活像被这群“黑话精”吸干了精气。这玩意儿,真的能行?
张总看了会满意?同事们……会疯吧?周一早会,气氛凝重得如同追悼会现场。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我们这个三十来号人的小公司全体员工,个个正襟危坐,
眼神飘忽,透着一股大难临头的麻木和强装镇定的忐忑。
空气里弥漫着速溶咖啡的廉价香气和复印机散发的臭氧味,
混杂着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尴尬。张总坐在上首,红光满面,志得意满,
像一位即将检阅新式武器的将军。他胖手一挥,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指向我:“好!
人都齐了!陈默,开始吧!给大家赋能赋能!” 他特意加重了“赋能”两个字,
脸上是那种“快看我搞了个多么了不起的东西”的炫耀神情。我深吸一口气,
感觉肺叶都在颤抖。
点开那个名为《XX科技赋能型高效沟通与协同作战术语体系1.0》的PPT文件,
巨大的、加粗的、闪着廉价动画效果的艺术字标题跳了出来,
伴随着一个系统自带的、激昂得有些滑稽的音效。
我能清晰地听到旁边工位李伟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细微,但在死寂的会议室里格外刺耳。
“各位同仁,”我开口,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
“为了提升公司整体沟通效率与战略协同能力,实现思维同频共振,张总高瞻远瞩,
亲自部署,由我……呃,牵头制定了我们公司专属的术语规范体系。
” 我努力模仿着那些黑话文章里故作高深的语调,每一个词都像从牙缝里硬挤出来,
带着一股自己都嫌弃的虚伪腔调。“首先,核心关键词:‘赋能’。” 我点开下一页,
巨大的“赋能”二字下面,是我那绞尽脑汁编出来的、绕口令般的定义。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帮助或支持,而是通过深度资源整合与能力注入,
激活目标对象的潜在势能,
实现价值跃迁的核心驱动力……”眼角余光瞥见对面的财务大姐王芳,她正端起保温杯喝水。
当听到“价值跃迁”四个字时,她的动作明显顿了一下,杯沿停在嘴边,几秒钟后,
才极其缓慢地抿了一小口,喉头艰难地滚动着。她那张素来严肃刻板的脸上,
肌肉在极其细微地抽搐,似乎在用尽全身力气压制着什么。“接下来,‘颗粒度’。
” 我硬着头皮继续,点开新的一页。“它代表了我们对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层级,
是衡量洞察深度与执行严谨性的关键标尺……” 我尽量不看台下,但耳朵却异常灵敏。
“噗嗤……”一声极力压抑却还是泄露出一点尾音的笑声,从我左手边传来。
是前端开发赵明,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技术宅。他死死低着头,
肩膀开始无法控制地小幅度耸动,像得了疟疾。他旁边的测试妹子刘莉,脸憋得通红,
像熟透的番茄,她飞快地抓起桌上的笔记本挡在自己面前,整个上半身都伏在了桌子上,
后背剧烈地起伏着,显然是在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屏息憋笑战斗。我清了清嗓子,
感觉自己的脸皮也在发烫:“然后是‘抓手’……它是我们行动落地的关键支点,
是资源聚焦与目标达成的战略杠杆……” 话音刚落。“咳!咳咳咳!” 李伟,
我旁边这位老实巴交的后端工程师,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他猛地弯腰,
双手紧紧捂住嘴,整张脸因为剧烈的呛咳和憋笑而涨成了猪肝色,身体抖得像狂风中的落叶。
“对、对不起……呛、呛到了……水……咳咳咳……”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已经绷紧到了极限,
像一根拉到极致的橡皮筋,随时可能“啪”地一声断裂。
空气中充满了强忍笑意的“嘶嘶”倒气声、压抑的咳嗽声、椅子腿轻微的摩擦挪动声。
每个人的表情都极其扭曲,像戴着一张痛苦挣扎的面具。连平时最不苟言笑的运维老张,
嘴角都在可疑地向上抽搐着。只有一个人例外。上首的张总。他听得如痴如醉,
胖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满足感。他身体微微前倾,
小眼睛紧紧盯着投影幕布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词汇和定义,时不时还赞许地点点头,
甚至在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什么。当看到李伟咳得撕心裂肺时,他非但没有不满,
反而露出了“看,多么投入,都被这智慧的结晶震撼到了”的欣慰表情。“很好!很有深度!
陈默,继续!把‘闭环’、‘对齐’、‘打通底层逻辑’都讲透!
” 张总的声音洪亮而亢奋,充满了鼓励,像给这场荒诞剧又加了一把火,“大家注意听!
这都是宝贵的知识财富!是我们公司迈向规范化、专业化的里程碑!” 他挥动着胖手,
仿佛在指挥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我感觉自己像个在悬崖边跳舞的小丑,
脚下是同事们濒临崩溃的神经深渊,头顶是张总那充满“期许”的灼热目光。
PPT上那些冰冷扭曲的黑话词汇,在张总的赞许声中,仿佛获得了某种邪恶的生命力,
在投影的光束里无声地狞笑、膨胀,将整个会议室一点点吞噬。我麻木地翻到下一页,
屏幕上,“闭环”两个大字,像一个冰冷的句号,又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一周后,